“这些汉奴真是会藏匿,此境已经走过许多次,竟然瞧不见塬下还藏着这么多的生口!”
在距离那座土窑坞壁十几里外的原野中,有一队稽胡骑士们正策马行走着,一名稽胡士兵望着后面用麻绳串成一长熘的俘虏男女,满脸狰狞满足的笑容。
队伍前方几十人,各自马后拖曳着数量不等的俘虏,一边策马疾行,一边指着那些狼狈摔倒在地、挣扎求饶的俘虏模样。
后方百余众,马背上驮着许多抢掠来的物资,粮食、布帛、皮毛,也包括各种农具以及瓦罐陶器等等。
稽胡生产水平很低劣,各种工具主要以抢掠为主,凡其所过便如蝗虫掠境、寸草不生,能够带走的全带走,带不走的毁坏掉。
那些俘虏们但凡有掉队跟不上的,那就一刀砍死,然后挖个土坑勒令其他俘虏挖个土坑掩埋。倒不是他们有什么入土为安的讲究,只是为了避免行踪被追查到。
活着的那些俘虏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基本都会被带回稽胡族地奴役至死。
陕北的稽胡最怀念的时光,就是赫连胡夏时期,自诩为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所以对汉人以及其他的族类都抱有一种抵触敌视的态度。
越是本身际遇悲惨的稽胡,当其弓刀在手,所爆发出的凶性便越残暴,只觉得其他族类剥夺了他们的荣光生活,却忘了哪怕在赫连胡夏时期,他们也是最低贱的库利。
一支鸣镝短箭陡从后方响起,这是后方掩饰行踪的同族所发出的示警,意味着正有敌人向他们靠近。
鸣镝声的长短代表着敌人的数量多少,刚才的示警声短促有力,这是对地发射,而非向天抛射,虽然有敌人,但却不多,还在应付范围内。
经过短暂的紧张后,一名首领模样的稽胡骑士便勒令携带物资和俘虏的几十名同伴往左近隐蔽处藏匿起来,自己则率领余部沿来路追回。
“有三十多人,人人骑马、携带弓刀,似乎还有甲!”
一名留后远望,发现敌踪的稽胡斥候打马入前汇报。
“撤、速撤!”
那稽胡首领闻言后脸色登时一变,虽然对方人数不多,但弓马器械也就罢了,竟然还有披甲,顿时便让他警惕起来,意识到敌人可能不简单。
每一个稽胡壮丁几乎都是弓马娴熟,但因为本身并不具备出色的工艺,所以往往一张弓就成了他们打家劫舍并四处游的唯一武器。
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出色的机动力以及多疑谨慎,一般的小规模作战往往都能无往而不利,即便打不过也要确保全身而退。
一支几十上百人的稽胡部伍,就是这一片土地上的狐狼,令人闻风色变。可一旦进行大规模的军团作战,那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会喘气的战功。
稽胡的骑弓以迅敏精准着称,质地轻软、一息可发数箭,但却射程短、力道弱,所以遇到披甲单位、杀伤力便大大降低,最好的做法就是赶紧逃。
当听到野地传来贼骑渐远的马蹄声,负责追踪诱敌的李雁头便暗骂一声,但因战术即定,也不敢轻易冒进,仍然保持着原本的速度继续前行,缀行在稽胡部伍后方。
稽胡狡诈如狐,一旦惊走,再想重新追踪到便很困难。同时他们又贪财如命,对于已经获取到的利益不舍得即刻放弃。
所以想要围稽胡,战斗力高低还在其次,如果不能在机动力方面明显胜出一筹,那能不能吊住对方的心理博弈便至关重要。
在锁定稽胡撤走的方向后,李雁头这支骑兵小队主动现身出来,配给三五战甲,人数又明显落在下风,这就是一个让稽胡又馋又怕的诱饵。
深知稽胡品性习惯的李到便仔细叮嘱李雁头,物上钩之前的犹豫试探都是正常的。
稽胡游遁性极强,他们这支队伍也做不到原野上的截留包抄,所以只能等待稽胡自投罗网,按照稽胡咬钩试探的表现,还能判断一下左近有无稽胡大部。
李雁头并没有杀稽胡的经验,只听到对方马蹄声越来越远,尽管心情很焦急,但还是依计而行。
又前行数里,原本已经消失不闻的稽胡马蹄声竟又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似是去而复返。李雁头闻声大喜,按照之前的计划,让部伍主动降低速度,摆出一副将要放弃的架势。
不多久,视野中便再次出现稽胡部伍的身影,较之前少了许多,只有二十多骑。李雁头见状便完全停止下来,双方隔着数里对峙片刻,李雁头便率部折转。
那支稽胡队伍见状,不远不近的追赶上来,保持着时刻脱身的距离。这种贼在眼前却不得攻的滋味太难受,但李雁头已经见识到对方的警觉性之高和逃遁速度之快,终究还是不敢恣意反攻。